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高二学生小李在看了几道上海2004年和2005年的“1”的样题后表示,这些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与自己平常所学的数理化、史地生等文化课密不可分的,需要加强的就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虽然多考一项必然会增加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不过这对大家都一样,他会根据老师的指导去准备。 |
|
山师附中的高二学生齐钰玮告诉笔者,增加“基本能力”考试后,增加了艺术等六个考试领域,与此相对的是开设六门课程,这样一来,考试科目更多,范围更广,而每门课的分数相对较少。她表示,目前只需要按照学校的进度学习就可以,自己没有必要刻意准备。 |
|
“1”考验“主考官”智慧 2007年,我省高考首推“3+x+1”,对于“2”这个“基本能力”测试,让很多老师、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仿佛“老虎啃天,无处下口”。的确,这对搞惯了“应试教育”的学校,的确会让他们手忙脚乱一阵。但手忙脚乱归手忙脚乱,我们还是要为“基本能力”测试叫好,“基本能力”测试早就该考了!高兴之余,不免为“基本能力”测试捏一把汗,这“基本能力”如何考?怎样考出考生的真正基本能力?这实在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问题。 |
|
听说剑桥大学的入学面试有这样一关:高年级的同学将橄榄球砸向每一个进入面试教室的考生。如果考生吃惊地看着橄榄球从自己的身上掉下来,那么这个学生就被淘汰了;如果接住了,就可以进入下面的面试;如果不但接住了,还仍了回去,那么就可以得奖学金。像这样的入学面试,大家肯定还会举出一大串的例子。 |
|
这些毕竟是传闻,无法考究其真实的成分。我曾经采访过几个考入剑桥、牛津及美国长青藤系列大学的学生,这些名校的“基本能力”测试那可真能看出水平。夏杨同学在谈到他参加的剑桥大学入学面试时说,几个在生物学科有成就的世界级科学家轮番用英语向你提出问题,学生也必须用流利的英语回答。考试题千奇百怪,比如:人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轮子来?人脑如果不是现在这种物质而是其它一种物质会是什么样子?……曾经收到美国7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刘晓菲同学回忆说,她申请的长青藤系列大学之一——达特茅斯学院的招生工作人员经常会打越洋电话跟她聊天,或者跟她的老师和同学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同学具有领导组织才能。很显然,名校的这些基本能力考试虽然刁钻古怪,但这些考官们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考查的是学生的智慧和思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果能把真正具有这些品质和能力的学生发掘出来,这才是考试真正的胜利。 |
|
当然,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人口众多,考生众多,如果真像名校那样考学生,实在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但如果“基本能力”测试再异化为另一种应试,实在会有违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怎样把“基本能力”考试考出水平,也实在是能考验出教育主管部门的水平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