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年仅28岁就被提升为北京大学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却在事业蒸蒸日上时,加盟新东方。作为新东方国内考试部主任,他在国内考试培训机构竞争最白热化时期,带领老师们力敌千钧,发挥新东方超强优势,助其占领国内考试培训市场。当“新东方优秀教师”、“新东方优秀管理者”等荣誉接踵而至时,他又在上海新东方学校初创时期,“转战”上海,而后接任校长一职,并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在竞争激烈的外语培训市场中搏击 “惊涛骇浪”。历经八载,上海新东方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沪上外语培训的“旗舰”,教学培训硕果累累。口译项目更被评为教育博览会“金牌项目”、口译通过率“十连冠”…… 虽然他是声名卓著的管理者,但编写教辅图书不下三十余种:《四级听力理解精要》、《考研英语十年真题解析》、《考研英语写作创作策略与高分范文》、《四级考试考前20天冲刺》、《中高级口译备考系列》、《英语高手是这样炼成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高分速成系列》、《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英语考试高分全攻略》……同时在国内《成才与就业》、《海外留学》、《新东方英语》等多家知名杂志发表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这位跨越“管理和学术”的“将才”就是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汪海涛——以前沿创新的视角,笑看外语培训的潮起潮落,静观考试变革的风起云涌…… 记者:您最早接触新东方是什么时候呢? 汪海涛:我最早接触新东方是在14年以前。当时,自己还是北大的一名英语专业本科生。那时候我发现周围有很多同学埋头苦读新东方编写的托福、GRE等培训教材。自己就抱着征服高难度英语考试的心态,参加了俞敏洪、王强、徐小平等众多新东方早期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程。就在那时,自己被新东方教师的魅力所吸引,也被新东方“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校训所感染。在新东方课堂上的巨大收获,帮助了自己挑战高难度词汇、阅读,并在托福、GRE考试中取得了高分。在新东方的感召下,本科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新东方,成为国内考试部的老师。 记者:加盟新东方时,您已经在北大读研,之后留任北大,并做到了北大英语教研室主任一职。那又是什么促使您最后离开北大,而选择了新东方的教育事业呢? 汪海涛:本科毕业后,我就来到新东方担任国内考试部的老师。那时,新东方的教学模式在我心里已经留下深深的印记:礼堂式的教学规模、狂欢式的教学氛围,而新东方的老师也都是超越自我,疯狂发挥。后来我也在北大大学英语教研室工作,并做到主任一职。 北大大学英语教研室的工作量非常大。我既要负责整个北大英语四/六考试、公共外语考试、英语教师的质量把关,还要配合编写考试教材等。两边时间冲突不断,压力可想而知。在北大一年只能教180多名学生,而在新东方一年可以帮助上千名学生攻克英语难关。这样的价值认同感更加吸引我。同时,新东方的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厚爱使我非常感动。于是就承诺自己在北大的服务期满后加盟新东方。虽然,之后北大赶上一些福利分房、出国交换等机会,但自己还是坚决放弃了北大,遵守对新东方的承诺。 留任北大是因为自己在北大学习生活十余年,是对北大的报答、是对北大的承诺、是对教授和系里的感激,帮助北大本科生学好英文。而新东方对自己厚爱使自己做出这个义无反顾的选择。 记者:众所周知,在新东方做老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您在做国内考试部的老师时,是怎么做到连续四年评分最高的呢? 汪海涛:新东方对教师要求高、压力大,是因为缺乏魅力和激情的老师必然是要遭淘汰的。新东方很多学员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对老师非常挑剔。老师只有拼命备课,才能保证高水准教学。 在北大任教的经历对自己积累教学经验有很大帮助。当时,北大所有的英语课采用全英文教学,极大锻炼了自己对课堂控制和把握。而在新东方教书则使我懂得了教学的艺术,要将每个瞬间精彩融入课堂。 当时,我担任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老师。给自己的标准就是:课要“背”下来、要站立讲课、要手舞足蹈、要倒背如流、要轻松幽默、要帮助学生实现高分、要覆盖真题。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勤奋。当时备课极其疯狂。早晨5点起床听听力磁带,模仿磁带的语音、语调、语速。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找个地方备课,将段落、听写等考题和答案背下来。从来不给自己放假,生活中只有吃饭和备课。 这里的“备课”等于“背课”。就像背单词,有的单词可以凭借方法记忆,而那些无规则的单词只有全部背下来。要将上课内容烂熟于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闪光点,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讲解重要的知识点时,如果学生抬头面带微笑、全神贯注的看着自己或狂做笔记时,这样学生就达到吸收知识非常好的状态。 记者:新东方刚开办国内考试培训的时候,别的培训机构已经在这方面非常成熟了,当时新东方的压力应该是非常大的吧? 汪海涛:压力确实非常大。当时新东方只是国外考试具有传奇口碑,除托福、GRE等出国考试培训外,其他培训没有特别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其他很多四、六级和考研辅导机构(以清华、北大、人大为主)的神话效应让我们感到喘不过气。要用“口碑”带动“非口碑”在当时是很痛苦的思考。 记者:那新东方是如何发挥国内部优势的呢? 汪海涛:优势的发挥包括:一、教师对考试把握到极致。通过对题库、习题整理研究,将每道题视为文字游戏,并根据“游戏”规则找出轻松易理解解法。二、新东方的内在优势取决于对考试把握的针对性和正确性远超一般培训机构。质量上,新东方每时每刻保证教师讲课的淋漓尽致、全力以赴,强化教学质量,将项目做到最大化;形式上,教师具有独特魅力,讲课激情四射、轻松幽默,演讲表达娴熟自如,让学生敬佩不已、笑声不断。这样教学口碑迅速传开。 记者:当您的身份从一名教师转向一名管理者后,您感到有什么变化? 汪海涛: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教师的职责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取得高分。而一名管理者则要面对各种极其复杂的情况。当老师只要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而管理者则要为新东方品牌负责、为预算负责、为员工负责、为老师生计负责。方方面面,事无巨细。起初,自己接手管理任务时,每天头都是剧痛的。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心也是浮躁的。而这种状况伴随经验的积累和学校的日益强大,有所缓解。自己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记者:上海新东方中、高级口译培训在全国非常有名,您能谈谈中、高级口译考试的意义吗? 汪海涛: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在工作中“说、写、译”最为实用。“译”又分为笔译和口译,是英语学习集大成的能力,是对能力的英语全面考察。“听、说、读、写”表现为英语学好的过程,而“译”则表现为英语用好的过程。“译”在商务往来、谈判、赛事、展会等活动中非常实用。 上海是国际化大城市,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设在上海,需要很多实用的英语人才。而中、高级口译考试正是对实用英语人才的选拔。口译综合应用能力和未来工作高度结合,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口译势在必行。 记者: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对考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 汪海涛: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促使学生走上一条追求素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道路。以前大学英语四、六级出题简单,模式化的东西很多,和毕业证硬性挂钩,成为应试考试的代表。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并没降低难度,反而使题型更加多元化。题型借鉴了国外考试的形式,每个题型都考的非常透彻,并增加了翻译题型。以前四、六级考试有明确的考试大纲,而现在取消了考试大纲。这时,学生已无捷径可言,只有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变成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舞台。由于大学毕业生不能考英语四、六级,因此建议大家应该在毕业前将该考的都考完,不要留下遗憾。 记者:如果学生没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汪海涛:“Opportunity only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如今,大学英语四、六级没有过不了的门槛,也不是逾越不了的神话。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同时又想证实自己的能力,可以挑战中、高级口译,或者外企认可度非常高的BEC商务英语考试。有明确发展意图的考生还可以酌情考虑新托福、雅思、GRE、GMAT、LSAT等。其实,参加哪种考试都不特别重要,关键是要通过考试超越自我,真正提高英语能力。 记者:如今,考研趋于理性。对于那些徘徊在考研和找工作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汪海涛:过去考研确实存在误区。由于各大学考研扩招、就业艰难等因素,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浮躁考研的气候:考研只是为了找一个避风港。学生不再追求学术,只为逃避就业。但这种非理性考研的现象经媒体曝光,并由专家分析后,考生们开始理性对待考研。虽然对急于找工作的学生而言,考研没有什么必要,但从远景来看考研却是一条必经之路。 如今就业形势不同以往。伴随近几年海归、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本科生处于非常劣势的状态。由于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很浅薄,本科生要想走在行业前沿,并创新突破,非常困难。因此,很多人工作几年后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是无止境的,不能停滞不前。 记者:您对挑战考研英语的考生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汪海涛:考研英语的题型“偏、难、怪”,考试难度具有延续性,深度和厚度非常大。频繁考察一词多义,长难句不断出现,选项也具有很强干扰性。若要征服考研英语,一定要把考研大纲词汇熟练透彻的把握。还要特别重视长难句的研究,认真总结历年真题,注重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记者:您在做管理期间,出版了很多关于考试研究、教育方面的书。比如:“中/高级口译必备系列”、“大学英语四/六级制胜攻略系列”等。您更享受做学术研究,还是做管理呢? 汪海涛:教育是我从事的大方向。要想走在行业前沿,并引领它发展,就不能停滞教学研究工作。每一种考试的变化都牵动培训行业的神经。只有对这些考试了若指掌,才能对学校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只追求上课效果、招生人数,而忽略对整个行业的把握。新东方走在各类教育前沿,要做百年老店,就不能忽略行业的细微变化。要随时观察随时研究,这样学校才能更加长远的发展。 因此学术研究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一味研究教学,学校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只管理学校忽略学术研究、行业变化,学校自然会被淘汰。虽然自己是校长,但在平时学生和教师们还是叫我“汪老师”。“双重身份”帮助自己更好把握行业的发展,带领老师和学生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