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东方高考英语语法词汇课的讲台上,站着这样一位老师,圆脸圆眼镜圆身体。并非相貌英俊却魅力四射,并非潇洒倜傥却风度偏偏,并非巧舌如簧却妙语连珠……他只要一讲起英语来就神采熠熠、滔滔不绝,博得满堂喝彩;他精准地计算好契机,讲放松气氛的玩笑话给学生带去笑颜;他的名字经常被用来调侃,他却总是憨憨地一笑置之;他与时惧进,发现有价值的新题目就立马拿来与同学们分享…… 他就是王可!
身为上海新东方学校高考英语教研组长的他,年轻、激昂、幽默、稳重,那么对于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他,你又了解多少呢? 本次的采访将为你一一解答,揭晓这个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小可”的阳光青年一路走来的青之足迹。 记者:王可老师,您好,您是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毕业的,怎么会当上英语老师了呢? 王可:应该是对于英语的热情吧。在新东方,有很多老师在大学期间都不是专修英语的。但,大家都凭借着对于英语的兴趣,还有对教育事业的坚持来到这里,希望能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传递给来这里的学生,让更多的人可以爱上学习英语。 记者:那您是怎样和英语结上不解之缘的呢? 王可:突然被这样问,我一下子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笑)
首先我觉得,我对英语从小就没有厌烦之心,虽然也不能说天生就喜欢,但家庭环境里都是学语言的,耳闻目染当中对语言就产生了点兴趣,上学之后也是顺其自然,并没有想过以后也要干语言这一行。倒是后来,初中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对我特别好,是她发觉了我的英语潜力吧。那个时候开始,我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就不可抑制地膨胀了起来。初中,我记得很清楚,尤其是初二、初三,每次期末考试英语都是99分,或者满分之类的吧。那时候还是学生嘛,在考试中得到肯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对英语的热爱。 学习英语时,发现有趣的东西,就想要去探究,而每次钻研之后,就会又发现新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英语之间的牵绊也就越来越深。然后,就像你之前说的,虽然是在财大读的大学,后来也在省级电视台做过专职美联社新闻翻译和编辑,但最终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了解到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和英语的不解之缘可以说是在中学的时候结成的吧。 记者:和英语相关的工作很多,您后来又是怎么会来到新东方当老师的呢? 王可:首先,我想说,来新东方当老师最根本的理由是自己对英语的极大兴趣和热爱。而在这里,我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和自己无比契合的气氛。志同道合的同事,经验丰富的前辈,还有每次进到教室里看到底下那么多张脸,都充满着对英语学习的渴望。 其次,我想可能还是中学时期养成的习惯,那个时候我就很喜欢把一些英语知识和问题拿出来给朋友探讨,尤其是特别平时喜欢给别人出题讲题。(原来早就开始锻炼当老师的功力了。) 我想,应该就是这两条定下了我来到新东方当老师的基本雏形。 记者: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每个新东方的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能告诉我们您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吗? 王可:来新东方已经快四年了,心路历程倒是真的有的。 一开始,我只是想在大学业余的时间里,做个兼职来锻炼一下自己。但是现在,我已经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了。为了能帮助更多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成绩,同时也培养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养成好的习惯,这也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肩膀上的责任。 我进新东方的时候,也和别的老师不太一样,稍微有点花絮。别的老师要么是应新东方的招聘启示,要么是被主管老师看中,然后才来的。 而我当时是,完全不管人家是不是在招人,直接带着简历就闯进人力资源主管杭老师办公室,跟他说,我要在新东方教书。那个时候,真的就是凭着自己的年轻气盛,怀着“我要教书”这样一个单纯的念头,就这样做了。 后来,是杨鹏老师(现天津新东方校长)给了我第一次面试的机会。为了那次面试,我也是废寝忘食地准备了很久,结果第一次试讲就被刷下来了。我至今还是记得,被刷下来的时候,我很不甘心,当场和杨鹏老师争地面红耳赤。 虽然那次是失败了,但我当时还是觉得充满自信和闯劲。我还是想当老师,想教英语。一直到5个月之后,王玘老师重新给了我一次机会,而我也在这段时间里冷静下来,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终于这一次,我如愿以偿地进了新东方。 记者:这也和新东方一贯的名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所表达的精神一样呢。 王可:啊,是啊。 记者:来上高考英语的群体,比别的课程更具有集中性,每次给学生上课时您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王可:虽然已经在讲台上站了四年,但面对学生我还是很激动的,尤其是因为当我讲了一个东西,看到学生都很有收获、很满足的对我点头;还有,看到学生们脸上的表情从茫然无措,到豁然开朗的时候;当然还有当我讲了一个精彩的段子,看到他们笑得很high,我都会很有成就感。 而且,因为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讲同一个知识点,也不会有厌烦的感觉。 不过,我也有紧张的时候。就在前几天,开班的时候自我介绍,我居然把自己的名字写错!这可是我活了25年来,第一次写错自己的名字!想到又有那么多的孩子将要变成我的学生,他们以后会说“王可啊,他曾经是我的老师呢”,就很难不紧张了。 下课之后,我和学生真的是哥们朋友,课下都直呼我姓名的。甚至认他们做弟弟、妹妹,到现在还时常联系的。还有,学生给我起的外号也蛮多,甚至还有人当面那样叫我呢,呵呵。(笑) 真的,我告诉你,面对学生,再想着自己的职业,你的心情只有高兴、高兴再高兴。 记者:在新东方上课很辛苦吧,特别是像现在暑假班期间? 王可:在新东方上课,我承认的确很累,不过话又说回来,也很带劲。所有老师只要一站在讲台上,就觉得精神来了。面对学生,就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就想把知道的全部教给他们。 而且我喜欢站着上课,有激情!你知道新东方的教室都是很大的,我要连最后一排的同学,也能感受到我的激情。真的,我在新东方教了四年书没有一分钟是坐着上课的! 记者:那么您每天的行程是怎样呢? 王可:暑假班寒假班那么多年来生活方式都一样的,像我前年暑假是90节,去年增到115节,今年是139节课,要在55天完成。可以说很辛苦,差不多是每天要讲八个钟头,而且暑假天气还很热。但还是要坚持到底。毕竟,这是作为新东方老师要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持我要坚持下去。 基本上,每天的行程是非常固定的了,都是6点多起床,如果教学点近就7点。比你们平时上课还早吧?(记者:恩,确实是。) 当中还要在教学点中间赶来赶去,我们这些老师走路速度都很快,也许都已经练成了“凌波微步”也不一定。 每天晚上10点左右到家。我有个习惯,一定要上几十分钟网,看看新闻、逛逛论坛,再回复一下收到的邮件……但,12点前是必须睡觉的了,呵呵。 记者:作为高考教研组的组长,新东方的其他老师可以说是你的战友,你是如何和这些战友相处的呢? 王可:我在新东方的确是很多好朋友,他们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一分子。 比如王玘的幽默、周志铭的好吃、李威的猥琐、一丁的帅气,新东方还有很多美女老师,这些都是我生活的乐趣。大家在一起都很合地来,你说英雄惜英雄也好,臭味相投也好,他们都已经是我不可以失去的伙伴了。 在教学方面我很投入,多次地把我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拿出来,给各位老师分享,一起讨论、学习。大家都会很直接地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说出来,互相启发。有时候我也会和别的部门老师一起探讨呢,毕竟大家都是喜欢英语,也喜欢教学的。 另一方面,我和其他老师们喜欢交流美食,哈哈。只要是听说上海的好吃的有特色的地方,就约出来一起去尝个鲜。吃遍上海滩可是我们的目标哦。 不过平时更多还是去茶坊、咖啡吧,坐下来一起聊聊生活、聊聊未来,大家都是很好的听众,也经常会有很精辟的发言。 记者:最近好像也有吸收了一批新的老师呢,请说一下这次的感受吧,对新老师有什么鼓励和忠告吗? 王可:啊,是啊,我们部门新老师可以说一大批,确实很多。我觉得这些新老师还是蛮有朝气的,有些和我刚来时差不多大,也很有才。 可能讲课经验还不是很足,但是我时刚进来的时候,一点都不比他们现在强。 我们很多新老师刚进来打分都可以到4.4以上的,而我刚进来才3点9分。所以我觉得,新老师在起步的时候,千万别被很多非课堂的因素束缚。比如打分,主管的批评,学生有时会有情绪等等 因为新老师本来就不熟,就心里没底,结果还要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肯定会分心的。还不如什么都不管,先坦坦荡荡、完全放松、清楚流利地把自己的内容讲完。在随后的时间里,不断的去修正就可以了。这只是我作为一个过来人,而不是什么组长,分享一点我的经验。 我很欣赏那些新老师,也希望他们终究能变成我们部门的栋梁,因为部门的发展壮大,需要大家一起去努力。 他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这些老师也是从这条路上慢慢走过来的,而且我们也会给予他们意见和帮助,希望能为新东方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人吧。 记者:能告诉我们您的家乡是哪里吗?那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呢? 王可:我的家乡是陕西西安,一个厚重历史文化的地方,兵马俑就是在那里的。人杰地灵,那里的人很豪爽。我觉得我的性格里就很有西安的味道。我很喜欢那里,很多小时候的记忆还经常能想起来。 我的小学是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有我童年很多美好的地方。现在最怀念的,就是小学的那些玩伴朋友。说到这个,超级男声苏醒还是我的小学同学呢,我们是一起踢球长大的。真想再把大家聚起来,好好踢一场。 后来上的是西北大学附中,在那里度过了我的花季雨季。当时发生的很多事情至今难忘。附中的老师,像刚刚提到过的那位英文老师,他们现在依然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自从来上海上大学,就不再能呆在父母身边了吧。您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呢? 王可:我的父母都是在国家单位工作的,又都是党员,所以对我从小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他们一直都是身体力行地教育我,正直、宽容、认真、坚持……都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地教给我,这也使我收益至今。 说到来上海,对于我的母校,我仍心怀感激。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最好的财经大学。虽然小,但很精致,大学四年让我逐渐长大成熟,我非常感谢那里。 记者手记:
在新东方的BBS上,中学部的老师们每天都会在百忙之中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这让记者很感动于新东方老师的敬业。在准备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在BBS王可老师的签名栏里看到不仅有分享考试信息,提供学习资料的官方博客,而且还有王可老师的私人博客地址。那里的日志,是王可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日常的感想和经历。王可对待学生就是如此的毫无保留,愿意把人前的自己和人后的自己都公开给学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