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 1.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 2.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内涵。 3.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运动规律。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 从动态角度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问题。 学习本章要很好掌握如下理论问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7.学会运用以上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社会是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结论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客观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社会为什么会发展,或者说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结论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谁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或者说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与创造者的问题。 结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或者说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些问题就是本章学习的重点,把它们具体化为题目如下 一、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第一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因素 C.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D.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C ) A.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B.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规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表现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C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关系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这种制度所遵循的原理是( D )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B.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原理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对经济基础的( A ) A.服务作用 B.决定作用 C.支配作用 D.扼制作用 8.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 B ) A.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失业人员不断增加的矛盾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资本家集团的垄断和竞争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9.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D ) A.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管理方式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 C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规律 11.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导是( B ) A.社会意识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生产方式是( A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D.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 13.社会形态是( C ) A.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统一 B.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统一 14.阶级斗争是指( D ) A.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B.思想观点不同的人们之间的斗争 C.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们之间的斗争 D.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15.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迅速发展,这表明( C ) A.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C.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只要改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持续的发展,这表明( B ) A.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反作用 C.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经济基础随着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1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 A.根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 D.惟一动力 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建筑的矛盾 18.阶级斗争基本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D ) A.思想斗争 B.理论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阶级斗争的根本问题是:夺取政权 19.生产关系一定要合适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普遍规律, 这是因为它( D ) A.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 B.是人类思维变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C.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根本特征 D.是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并决定和支配其他社会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20.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1.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它是指( C ) A.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 B.一切从事劳动实践的人们 C.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D.普通老百姓 2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B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B )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C.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发展的规律 D.人民群众顺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C ) A.阶级斗争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生产实践活动 D.政治活动 25.历史人物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 A.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领导者 B.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 C.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6.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必然性:历史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杰出人物 偶然性:具体的历史人物是谁具有偶然性 二、辨析题 1.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理由如下: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 2.人的自觉活动意味着可以不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错误) 理由如下: (l)人的自觉活动并不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相反,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目的,达到预定的效果。 (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②人的思想、动机、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人的自觉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人只有通过自觉改造社会的活动才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②人只有通过自觉活动才能运用和驾驭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③人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实现,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4)由上可见,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关系是:承认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自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自觉活动又是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